周群飞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1970 年,她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贫困山村,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她充满了考验。5 岁时,母亲的离世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而父亲因意外双目失明,更使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她稚嫩的肩膀上。
15 岁,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在校园里无忧无虑的年纪,周群飞却不得不辍学,加入南下打工的浪潮。一张车票,承载着她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驶向了远方的大人世界。来到深圳后,她先是在建筑施工工地守了四个月的活动房,之后进入了澳亚光学,一家生产手表玻璃的工厂,从此与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澳亚光学的日子里,周群飞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与好学。工厂生活条件简陋,但她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将目光投向了附近的深圳大学。她省吃俭用,报名读夜校,学习会计、电脑等知识,还自学掌握了丝网印刷技术。短短四年,她就从一名普通工人晋升为工厂主管,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技能,为她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 年,命运的转折点悄然降临。澳亚光学准备扩建扩产,然而老板却因对前景担忧而打算撤资停工。周群飞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向老板争取到了接手工厂的机会。她运用所学的丝网印刷技术,在手表玻璃上印字和图案,这种创新的产品迅速在市场上走红,工厂的收益也慢慢变得好。
然而,好景不长,公司管理层的内斗让周群飞深感疲惫,最终她选择离开,带着仅有的 2 万元积蓄开始创业。她召集家人,租下民房,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开启了玻璃丝网印刷业务。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和出色的商业头脑,她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一年下来就赚得了几十万利润,公司规模也不断扩大。
2001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群飞接到了一笔 TCL 翻盖手机面板设计的订单。当时她并未开发手机玻璃技术,但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她将手表玻璃工艺应用到手机上,经过多次失败与尝试,终于研发成功,赶制出了产品,由此诞生了全球第一款使用玻璃屏幕的手机 ——TCL3188。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有机玻璃屏的垄断,也让周群飞郑重进入了手机玻璃领域 ,成为行业的开拓者。
谈及蓝思科技,就必须提到其与苹果长达十余年的紧密合作,这段合作史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 。2006 年,苹果在第一代 iPhone 的研发过程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采用玻璃面板取代传统的塑料材质。这一决策在当时极具前瞻性,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全世界内能胜任玻璃大屏幕生产的厂商寥寥无几 。而蓝思科技,凭借其在玻璃加工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功进入了苹果的视野,成为了其合作伙伴。
从那时起,蓝思科技便深度参与到苹果的产品研制与生产中。几乎每一代、每一款苹果新产品,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和 Apple Vision Pro 等,不能离开蓝思科技的身影。在合作过程中,蓝思科技不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创新,为苹果提供了高品质的玻璃面板、后盖玻璃等核心部件。例如,在 iPhone 后盖玻璃组装产线上,蓝思科技实现了双温度保压的创新工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度的提升了产品质量,得到了苹果的高度认可 。
然而,这种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也给蓝思科技带来了巨大的风险。2016 年,iPhone 销量出现自 2007 年发行以来的首次下滑,蓝思科技来自苹果的营收也随之同比减少了 30.80%,导致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营收负增长。这一事件让蓝思科技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尤其是像苹果这样的行业巨头,会使公司的业绩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
此后,苹果在蓝思科技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18 - 2021 年,苹果一直是蓝思科技的第一客户,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 46.97%、43.07%、54.97%、66.49%。2020 年,蓝思科技对苹果公司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占比大幅度的提高 12 个百分点;仅仅一年后,销售额就突破 300 亿,贡献度再提升 11 个百分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蓝思科技几乎 2/3 的营收都依赖于苹果 。
过度依赖苹果,不仅使蓝思科技的业绩随苹果订单的波动而起伏,还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对其股价产生了巨大影响。每次外界传出蓝思科技被苹果砍单的消息,其股价都会遭受重创,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这种业绩的不稳定,让蓝思科技意识到,必须寻求改变,摆脱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蓝思科技开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在坚守消费电子主业的同时,不断向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AI 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进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蓝思科技已与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比亚迪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组件等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合作生产的灵犀 X1 人形机器人相关这类的产品已成功批量交付,展现了其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蓝思科技还与 AI 交互领域的领军企业杭州灵伴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加速布局 AI 智能终端领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
尽管蓝思科技在 “去苹果化” 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目前苹果仍然是其最大客户。2023 年,苹果订单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仍高达 57.83%,而除苹果外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合计仅为 25.27%,不及苹果一半 。这表明,短期内蓝思科技仍难以完全摆脱与苹果的 “捆绑”。不过,随着蓝思科技在新兴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业务多元化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它将逐步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
在 2025 年的长期资金市场上,蓝思科技的赴港上市计划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吸引着无数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的目光。3 月 12 日晚间,蓝思科技发布公告,正式公开宣布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也让人们对蓝思科技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蓝思科技此次赴港上市,绝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说,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大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日益激烈,蓝思科技深刻认识到,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全球化进程,拓展国际市场占有率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丰富的投资者资源和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无疑是蓝思科技走向世界的最佳跳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蓝思科技此次 H 股发行拟募集资金大多数都用在四大方向:全球化产能布局、丰富产品组合、提升垂直整合智能制造能力及补充运用资金 。通过港股上市,企业能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与资源,加速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从而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 。目前,蓝思科技在湖南、广东、江苏等地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并在越南投资建厂,满足苹果、特斯拉等高端客户对于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零组件的需求。未来,公司还计划在北美等地区进一步布局产能,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
此外,港股上市还将为蓝思科技带来双重估值红利 。一方面,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他们更偏好具有技术壁垒和稳定现金流的龙头企业,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有望获得更高溢价 。另一方面,A+H 股架构可以吸引更多国际长线资金,如主权基金、外资投行等进入,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 。这将有助于蓝思科技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
从市场反应来看,蓝思科技的赴港上市计划也得到了投资者的积极响应 。尽管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许多投资者认为,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此次赴港上市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更上一层楼 。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蓝思科技赴港上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不仅是蓝思科技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 。通过登陆港股市场,蓝思科技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为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信在未来,蓝思科技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正愈演愈烈,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原因和深远的影响 。从现状来看,2025 年以来,港股 IPO 市场异常活跃,众多行业巨头纷纷加入赴港上市的行列 。蓝思科技、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企业的身影,无疑成为了这股热潮中的焦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3 日,今年港股 IPO 公司达 13 家,同比增长 44.44%;IPO 总额达 150.88 亿港元,同比增长 315.39% 。而港交所在积极处理的新上市申请更是多达 122 个,其中不乏大量内地企业 。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企业境外上市给予了大力支持 。2025 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旨在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国家外管局副局长表示将优化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资金管理,简化境外上市外汇登记,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资金运作成本与合规难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的融资与资金调配更为顺畅 。监管部门提出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 5 条’落实落地” 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融资持支持态度,为其提供更透明、高效的监管环境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激发了企业赴港上市的积极性 。
从市场角度分析,港股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内地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港股市场是一个真正国际化和成熟的市场,拥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投资者资源 。其灵活的发行架构,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尤其吸引新经济公司 。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大幅增长,投资者热情高涨,为企业上市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南向资金对于香港市场的强经济作用更加明显,2025 年南向资金占香港市场每天成交额的比例将近 25%,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 。
内地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也是推动赴港上市热潮的重要因素 。许多企业希望通过赴港上市,拓展多元货币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国际形象,加速全球化布局 。以蓝思科技为例,其赴港上市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通过在港股上市,企业能借助国际长期资金市场的资金与资源,加速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港股市场的不断优化,预计赴港上市的 A 股企业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瑞银证券预判,到 2025 年将有超过 30 家 A 股公司在港上市,其中大部分将是大型企业 。这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活力和影响力,促进内地企业与国际长期资金市场的深度融合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发展潜力,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