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地增长的周期已结束了,所以,林毅夫所预期的8%的年均增速,肯定是错了;不仅如此,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保持长,而是债务的叠加及产能过剩。
中国过去化债,都运气不错,经济在快速地发展,税基在扩大,用长债化短债,在增长中通过税收平抑负债率,不是问题;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经济出现了衰退,增速自2012年后一直是下降趋势,后疫情时代,又表现为产能过剩。
既然是产能过剩,就难以通过扩张财政赤字推动生产,那么,解决产能过剩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将产能释放给全球。
黄奇帆说,中国可居民支配收入增加12万亿,就平衡了;这个量级似乎并不算大;美国疫情期间发了5万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5万亿以上,以人口计,中国要发到这个级别,当在140万亿以上,能这样做吗?完全不可能,因为现在要做的是化债,全国地方财产集体入不敷出,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长债化短债,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地方财政正常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太可能通过发钱来增加居民收入。
所谓中等收入,即月工资5000元以上的人群,民企支持就业为85%,其平均薪资的中位线以上,因此,人人都在痛骂剥削了工人,这事还是先放一边,毕竟物质财富还没达到恩格斯说的极大丰富,政治口号不能代替经济的现实,现实是中国之所以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主要是民企对就业的贡献,不仅如此,如果中国经济要增加就业,还是会以民企为主。
黄奇帆说,要增加一倍即4亿中等收入人群。这个量级短期也不要指望了,因为,现在是产能过剩,企业要做的是缩表,是裁员降薪。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一个产能过剩的周期,不太可能,那么,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外需化产能。
明白了这个底层逻辑,对政策也就多了几分的理解,中国发言表态:中美关系只能合作,不是选择。
当然,外贸的突围,更重要的不是哪一国的谈判,而是中国是否能接受国际性贸易组织的规则,重点是CPTPP。当初特朗普为保护美国工人利益退群后,日本开始主导TPP的推进,TPP也改名为CPTPP。2023年3月31日,英国贸易大臣巴德诺赫宣布,英国正式加入CPTPP,成为第12个成员国。按递交申请顺序下一个应该是我们中国了。
中国正在研究2300多项条款,若能够跨越门槛,加入协议,可以说将是一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大事件。
这一条可以说是针对没有独立工会的国家,更确切地说,是针对不一样体制的的国家,因为独立工会在法律上是不受体制性制约的。
工人可以组建代表团去跟资方讨价还价,商定包括工资在内的各项待遇。目前中国的工会都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职工组织,存在但并不独立,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美国汽车和业的独立工会又在要求提高工资,因为行业利润大丰收,结局是资方简单地做出了让步。
这意味着所有国企的独家垄断行业最终都要打破,短期内通讯、石油、航天、金融都要允许私有经济入驻,国企将得不到各种补贴和、税收、银行贷款的优越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与民企竞争,客观地说,国企无法确保优势,从而坚守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权重与主导地位。
整个信息将完全打开,互联网国际巨头将会重返中国运营,这一条也许更根本,因为,我们目前对全球信息的了解并不是全方位的。
诸如此类,如果中国接受了这些条款,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都将是一个世纪级的改变,它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一点能确定,CPTPP不会改变共同缔结的条款,只会有限范围对中国做出让步。
CPTPP是全球最高标准的自贸协定,能通过CPTPP的门槛,么中欧,中美相关贸易的难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从中国经济的现实看,外贸突围很重要;从现实的中国社会看,跨越CPTPP的五大门槛,似乎超出想象。